人民网厦门5月17日电 (余乃鎏、陈博)“一年试点、两年攻坚、三年全覆盖”“2023年启动试点,3年时间实现108个行政村治理全覆盖”……近日,《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印发,以扎实推进该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建设平安幸福、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行动方案》明确了厦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2023年至2025年间各年目标任务,列举了十项主要工作内容,并规定了智慧管理专项、五个保障举措等内容。
(资料图片)
厦门市思明区一个城中村。人民网 陈博摄
根据《行动方案》,2023年为打造样板年,即筛选条件较为成熟的25个城中村(思明区2个、湖里区3个、集美区4个、海沧区4个、同安区6个、翔安区6个)作为治理试点,精心策划治理项目,打造首批精品村,并明确各区应在试点村中挑选2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治理,重点打造为样板村;2024年为提升推广年,即适度扩大治理范围,推动全市40个城中村(湖里区3个、集美区9个、海沧区3个、同安区15个、翔安区10个)重点治理建设;2025年为全面完成年,即推动剩余43个城中村治理(湖里区4个、集美区8个、海沧区3个、同安区19个、翔安区9个),实现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全覆盖。
十项主要工作内容则涵盖了治理规划、道路提升、市政提升、消防安全、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产业提升、文化传承、社会治理以及公共安全等。
其中,环境提升方面,将着力开展集镇、城中村环境整治,如,治理历史形成的街市、农贸市场;加强城中村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的源头管控和拆除,对占用公共道路、公共场所的,加大拆除力度,回收公共资源;规范店招设置,拆除违法违规设置的商业广告、招牌,整治建筑物外墙;推动城中村既有裸房和房前屋后环境整治,规整村中绿化,营造绿荫空间,合理设置微景观、小公园,提升居住环境等。
厦门城中村前村社停车场车辆整齐停放。人民网 陈博摄
公共服务方面,将努力打造“15分钟便利生活圈”,如,通过盘活村(居)集体闲置资产、鼓励企业参与等方式,建设完善城中村及周边停车库(场)、智能信报箱、物业用房、适老化和无障碍设施、车辆充电设施、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增设养老、托育、社区食堂、家政保洁、便利店、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生活服务设施;探索将城中村范围内的市容卫生、道路养护、绿化保洁、路灯管养、公共停车管理等“市政物业”委托专业经营单位实施物业管理,逐步形成以公共管理事项及经营性生活服务内容为一体的长效管理模式,探索形成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
产业提升方面,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发展用地项目合作开发新模式,指导和推动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计划,培育集体经济强村;探索城中村产业融合发展,整合集体资产,挖掘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打造创新创业样板;鼓励和引导村集体引入专业化、规模化租赁企业等社会资本,对城中村租赁住房和经营性资产进行统一包租运营;推动民宿行业稳健规范发展。
文化传承方面,提炼村庄文化精髓,挖掘和保护村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等;保留村庄记忆,保护历史文脉,鼓励挖掘本地人文历史,形成特质形象和符号,打造品牌,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业发展。
厦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将着力提升居住环境,建设平安幸福、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人民网 陈博摄
公共安全方面,完善提升城中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法治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警网融合”,搭建社会公众参与平台,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加强应急处置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推动建设集信息采集、路面巡逻、应急处突、抢险救灾、服务群众等职能于一体的基础队伍,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风险隐患。
值得关注的是,《行动方案》专门提及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智慧管理”建设问题,并在以下方面予以明确:一是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实现系统互通和数据共享,汇聚各级服务管理资源,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网格化数据标准,搭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大数据平台;二是整合数据资源,推动网格平台数据互联互通、互动互享,提升数据交换效率;三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加快数据信息运用,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全域覆盖;四是推进城中村“平安家园·智能天网”、“雪亮工程”项目建设升级;五是完善城中村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5G基础设施、社区治理信息化设施,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