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叔叔,昨天,妈妈非常高兴地对我们说爸爸不会把我和妹妹带走了,法官叔叔这是真的吗?我和妹妹都哭了,我们太高兴了,法官叔叔,谢谢您答应了我和我妹妹的请求。我们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做法官,做一个和您一样好的人。”
上面这段文字摘选自一位未成年人手写给法官贾启刚的感谢信。横竖撇捺还略显稚嫩,字迹却方方正正,透露着孩子的乖巧认真。
(相关资料图)
文字没有过多华丽辞藻,多次重复着一句句“谢谢”,情感真挚到甚至令人感到一丝沉重。
近日,跟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人民法院冕山人民法庭庭长贾启刚和当地民间彝族“德古”、人民调解员海来哈体一同对一起非婚生子女抚养纠纷案件进行回访。
当天,结束讨论的法官贾启刚和“德古”海来哈体一行人,走过田埂、市集来到了案件原告的家中进行回访。了解案件原告及涉案未成年人母女三人回归正常生活后的状况,并送去一些儿童书籍及生活物资。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喜德县被称为“彝族老家”。“德古”即彝族群众中“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在本家支和其他家支中享有崇高声望和权威”的智者。
从古至今,“德古”在大凉山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一直承担着“调解人”的角色,担负着解决矛盾纠纷的社会职责,深受彝族群众认可。
经过多年实践,“法官+德古”的多元解纷模式已被彝族同胞接受。人民法院的专业性与民族调解的群众性相结合,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基层法院的特色创新,并在当地基层法院得以广泛推广。
“娃娃的父亲酗酒、家暴母亲,曾经为了索要10元钱被拒绝后,就动手了,把母亲的鼻梁骨打骨折......”
“两个娃娃,担心父亲会在放学路上把她们抢走,每天在书包里,揣上几块石头防备着......”
“甚至还扬言老婆孩子生死都是他的人,不准老婆离开他。”
法官表示,描述到上述这些过往细节。母女三人相依为命,整日过着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日子。
如果把孩子判给父亲,两个娃娃不仅会辍学,甚至连吃饱穿暖都无法实现。法院为了两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判决由母亲抚养两个孩子。
法院开展判后答疑继续开导并劝说孩子父亲。孩子父亲虽有不情愿,最后被父爱的良知劝服接受了判决,未上诉。至今也未再干扰母女三人正常生活。
后来为了生计,两个娃娃的母亲开了一家鞋店,并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借款购买了一套房子,房子虽小,却一应俱全。
回访当日,法官和“德古”一行人穿过车水马龙的市集来到了原告家中。当被问及是否有生活上的困难时,原告难掩情绪,啜泣不已。
最近正逢淡季,鞋店生意惨淡,有时一日的收入还抵不上一天的店铺租金。可生活再难,有两个娃娃陪在身边,就有了动力。
现在两个娃娃也慢慢长大,越发乖巧懂事,知道母亲挣钱不易。一有空就会帮母亲照看店铺,分担家务,为母亲分忧。
在原告家中卧室的角落,有一个小小的书桌。可能是怕孩子随时会饿,书桌边还备着一些充饥的零食。
小小的书桌,承载着两个娃娃的未来。自从有了温馨的小屋,娃娃们可以每天开心上学,快乐回家。如今,母女三人已回归正常生活,逐渐走出了阴霾。
法官贾启刚提到自己在来到法院工作之前做过近十年的小学老师,因此尤为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
他表示,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即使父母不能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作为法官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家庭矛盾纠纷给孩子们带去二次伤害。他希望用司法力量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在孩子们写给法官贾启刚的多封信件中,有用稚嫩语言表达的感谢,更充盈着母女三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标签: